沒吃完的菜用保鮮膜封起來,這是不少家庭都有的習慣,但對于保鮮膜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,不少人并不是很清楚。超市部分保鮮膜生產廠家只在外包裝上標注了“PE”“PVC”等字樣,沒有其他相關解釋,選購時常常一頭霧水。而部分保鮮膜在外包裝上標注了“可承受180℃高溫”“不得用于微波爐加熱”等字眼,自然是一目了然。
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保鮮膜可分為三類:
第一種是聚乙烯,簡稱PE。該材料主要用于食品包裝,超市里銷售的家庭用保鮮膜大多是這種材料;
第二種是聚氯乙烯,簡稱PVC。該材料也可用來包裝蔬菜、水果、半成品等,但它對人體安全性有一定影響;
第三種是聚偏二氯乙烯,簡稱PVDC,主要用于一些熟食、火腿等產品的包裝。但成本高,市面上較少。
不同的是,在熔化后的物質中,PE相對安全,因為其在生產中可不添加任何增塑劑。而PVC本身是一種硬塑料,要將它拉成透明柔軟的保鮮膜,須加入大量增塑劑,雖PVC本身無毒無害,但增塑劑卻存在有害物質,可能誘發疾病。所以PVC不能微波加熱、不能包裝熟食。
另外,PVC不能接觸油脂食品。增塑劑DEHA可在常溫下釋放并滲入食物,尤其與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相溶性較強。DEHA不僅致癌,還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,降低男性生殖功能,甚至引發精神疾病。
從2009年12月1日起,《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》這一新國標正式開始實施,其中規定,PVC保鮮膜應在包裝上標有“不能接觸帶油脂食品”“不得微波爐加熱”“不得高溫使用”等警示語;而可以微波爐加熱的保鮮膜,則應標識“可微波爐使用”的字樣,并要詳細標明加熱方式及最高耐溫溫度等。
PE、PVC保鮮膜三種方法可辨別:
肉眼看:PE材質的透明性較差,顏色發白,被覆蓋的食物看上去模糊不清;PVC材質光澤度好,看上去清晰透徹,對光照有點淡黃色。
用手拉:PE材質的較為柔軟,但韌性較差,拉伸后可斷裂;PVC材質的韌性強,能夠大幅度拉寬拉長卻不會折斷,且易粘在手上。
用火燒:PE保鮮膜點燃后,火焰呈黃色,迅速燃燒,有蠟燭燃燒的味道;而PVC保鮮膜用火點燃后火焰呈黃綠色,沒有滴油現象,離開火源會熄滅,且有刺鼻異味。
加熱時,別讓保鮮膜接觸食物:
如果沒有正確使用保鮮膜,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傷害呢?超過溫度范圍內使用PE膜或是高溫下使用PVC膜,都可能導致材質分解、溶解到食品中,食用后會對人的肝、腎等排毒器官造成損傷,大量的材質在人體內積累后,可能會致癌。
所以,在使用保鮮膜加熱食品,除了要用可加熱的膜,還要注意加熱溫度,更要注意別讓膜接觸到食物。
此外,內蒙古耗材小編提醒大家即使較為安全的PE保鮮膜,其質量也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。有些廠家出于成本考慮,用工業級或農業級的PE膜替代食品級PE膜,因此市民購買時一定要看清是否有“食品級”三個字。